【钢城区文化馆】人像摄影基础12
发布时间:Jan 12, 2021 | 作者:
P模式下拍摄的照片
单反的P模式是一种自动模式
在相机上以“P’,显示,也被称为“P"挡,类似于傻瓜相机的拍摄功能。
用此模式时,相机会根据环境亮度自动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
并自动调节曝光量以获得准确曝光。
包括自动选择光圈、自动选择快门速度、自动进行白平衡处理、自动调节感光度,
还能根据需要自动决定是否启用闪光等等。
较为丰富的“自动功能”可满足大多数场合的拍摄需要。
多为普通家庭用户和摄影爱好者使用。
但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拍摄模式,它不是万能的,
相机因硬件本身和软件特性限制等,在有些特殊场合就不宜选择程序挡拍摄。
尤其是对有一定拍摄要求的摄影者而言,
在实践中应针对数码相机各种曝光模式的特性区别对待,
分清哪些场合适合使用程序挡,
哪些场合不适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拍摄失误。
使用"P" 挡的必要条件
便携式数码相机使用该模式时比较简单,
只要在调控拨盘选择“P”挡即可。
数码单反相机在选择程序挡时,如果使用了可手动调节光圈的镜头,
首先应手动将镜头选择为最小光圈,最好锁定在该位置上。
如未将光圈设定于最小光圈或不慎改变了光圈值,相机会报出错而无法拍摄。
因为只有在处于最小光圈的条件下,相机才能自如调节光圈值。
“P”挡的曝光特点
选择程序模式拍摄时,相机将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亮度,
自动选择一挡较高的快门速度,同时选择中挡的光圈值;
当照度较低时,相机会针对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
自动开大光圈,当光圈无法开大时,相机便自动降低快门速度以满足曝光需要,
一艘陕门速度降低到1/60 秒,如相机认为照度依旧不足,
只要你未在菜单中作“强制不闪光”的设定,
相机会自动开启闪光灯作补光,以满足曝光需要。
拍摄特定对象要谨慎使用“P”挡
“P”挡通常采用平均测光模式来测光,并按照被摄对象的平均亮度曝光。
在拍摄亮度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对象时(即高调效果或低调效果时),不宜使用此模式;
拍摄主体与背景反差特别大的对象时,也不适合采用此模式,
建议根据主体的曝光需要,采用光圈优先等模式,
利用点测光锁定曝光值后拍摄,这样才利于获得较为准确的曝光。
拍摄夜景等也不宜采用“P”挡
一般“P”挡适合拍摄普通场景,
最低快门速度大致为1/60 秒左右,曝光时间不会太长。
在拍摄夜景时,曝光时间常常需要3—5秒甚至数十秒,
如用“P”挡拍摄夜景,则会出现曝光不足。
因此拍摄夜景时应选择手动或光圈优先等曝光模式,
以便于延长曝光时间,保证获得充足的曝光量。
拍摄体育比赛不宜使用“P”挡
使用“P”挡时,相机自动选择的常用快门速度为1/60-1/1000 秒左右,
摄影者自行选择快门速度的机会比较少,而体育摄影通常对快门速度要求比较高,
尤其是拍摄那些运动速度较快的题材时,往往需要使用1/1000 秒或更高的快门速度,
如现场照度不高,还需要提高感光度并提高快门速度,
最好选择速度优先的“s”挡或手动“M”挡,预先确定较高的快门速度,
以便“凝固”高速运动的对象。
若用“P”挡拍摄的话,大都无法得到较为清晰的影像
- 上一篇: 【钢城区文化馆】人像摄影基础11
- 下一篇: 【钢城区文化馆】人像摄影基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