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钢城区文化馆】非遗名录之京剧05

发布时间:Dec 9, 2021 | 作者:


20101116日,京剧“申遗”成功。

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老外只知道《三岔口》一类的武戏,文化内涵深厚的文戏根本看不懂的(外籍名票、顶级汉学家例外)。

去年申遗,志在必得。底气在于:京剧进京二百多年源远流长,剧目丰富多彩,流派纷呈,“票友”遍布海内外……。

去年京剧是作为热门项目申报的,却意外落选了。

今年,再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介京剧时,重点放在了它对于中国戏剧的代表意义,和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它的当代生命力上。这样表述,有利于引起各国参审专家的共鸣。

中国许多地方戏,都是京剧派生出来的子系统。如桂剧是由京剧名票唐景崧创立的。许多中国人的历史知识是从戏文里得到的,能唱上几句的也不在少数。建国后创作的现代戏影响力更大,中年以上的人民都会唱。

江南人民尤其喜欢《沙家浜》,这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新四军曾袭击过日寇占领的虹桥飞机场,影响很大。

《沙家浜》是汪曾祺执笔完成的。许多唱段脍炙人口,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七、三、八、十六,数字的跳跃变化,蕴含了深厚的汉文化底蕴。

近二十年来,上海京剧院创作了《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圣母院》等新戏。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现代题材的新戏问世。

吴汝俊、吴兴国分别在日本、台湾排了不少新戏。海峡两岸共同促进,发展京剧。

又一个京剧繁荣局面将因为申遗成功而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