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钢城区文化馆】济南非遗系列丨济南,看见一座“非遗之城”之布局篇:机遇+协调+谋划

发布时间:Jun 17, 2022 | 作者:


近年来,随着全国重大非遗活动在济南举行,非遗不断提升着济南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拥有大量非遗人才、丰富非遗资源、深厚非遗积淀、悠久非遗传统的济南,一座“非遗之城”正在悄然显现。

6月1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看到,济南已经找到了关于非遗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活力,成为济南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成为助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力载体。

机遇+协调+谋划
让济南非遗真正走出去、走下去

2021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的远景目标,并对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等方面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在时代机遇面前,济南非遗如何抓住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做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需要统筹协调,长期谋划。同时,济南也在谋求“非遗之城”的发展之路。

张继平在谈到济南非遗发展时表示,建设“非遗之城”,首先要把握好“第一”“唯一”“专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济南要从“非遗大市”向“非遗强市”实现飞跃,成为中国非遗“第一城”,就要着力培育济南市在全国、全省属于“唯一”的非遗项目,调动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单位“专一”从事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积极性。

其次,科技是提高非遗活力能力的新引擎。非遗资源与科技手段的紧密结合,将孵化出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第三,还必须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发展非遗电子贸易,积极开发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非遗市场,培育版权、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发展非遗中介行业。要打造非遗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真正让“济南非遗”迅速“走出去”,一直“走下去”。

于亮建议,一是在整体发展上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找准非遗的增长点和发力点,推动济南非遗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项目、品牌项目,能够代表济南的城市形象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二是在具体发展上细化措施,解决一些瓶颈问题,如原料资源、设计包装、宣传推广、运营模式、创作环境、创新创意等,不同的非遗项目面临不同的困境,需要有针对性加以解决。三是在政策和环境等外部因素之外,还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掌握非遗技艺的传承人才,还需要非遗的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创意设计人才,这是保证非遗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在“非遗之城”的建设上,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强非遗的社区化存在和生活化传承,扩大非遗的受众面,激活民俗节庆等传统文化力量,提高转化利用的效率和水平,真正做到生活中可观、可用、可居、可游。

李涛则认为,我们应在保持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筛选和发掘高质量、大影响、极具传承意义的非遗项目进行重点的支持、提升和打造,使该非遗项目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小群体的传承和发展,而是集该非遗项目实施、传承、教育培训、职业定级考核、衍生品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该项技艺综合性文化产业龙头,使之成为能够影响全国,影响国际的文化符号,提升济南城市软实力和影响力,带动济南经济发展。


非遗是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魔法武器,通过一个片段和点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与记忆。在济南,我们已经看见一座“非遗之城”的身影在日渐明晰,未来,非遗将会为更多人可感可触,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精致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