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钢城区图书馆】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 风入蒹葭秋色晚,气冷露凝雁南归

发布时间:Oct 8, 2023 | 作者:


每年10月8~9日,太阳位于黄经195°时是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寒露如玉,夜凉似水,草木之间,生出莹莹一地露水。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ba2eabb12dd8f125033fe1737e3d9099.jpg

寒露是一个成熟而又内敛的节气,此时已褪尽了夏的喧嚣和聒噪。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与初秋时的金桂飘香,中秋时的满满收获不同,深秋已至,气氛也开始透着点肃杀了。















寒露三候

二十四节气


  •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的生物标识,寒露时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且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1d7ec897ffe11776433d8d749112f6f8.jpg


  •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小鸟也;大水,海也。深秋天寒,雀鸟都销声匿迹,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想象飞物化为潜物,是古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0afb3a45771ac470094a42bdb6096b42.jpg


  •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百花凋”,但菊花偏偏在此时盛开。进入寒露时节,菊花正当浓时,所谓“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之盛可窥一斑。


6e7fb09c3dbbcc17ab24595f9203c87f.jpg



寒露习俗

二十四节气


寒露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因接近重阳节,登高山、赏菊花等便成为寒露节气的习俗。


  • 赏菊、饮菊花酒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此时正是赏菊的好时机。为除秋燥,人们还有在此时节酿制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爱菊成痴的陶渊明一首《饮酒》诗中有这样几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把沾着露水的菊花泡在酒里,那遗世独立的真情更为浓深。

cb56caf623134089bde990f475ece95b.jpg


  • 观红叶

寒露,是赏红叶的好时节。登高而望,极目远眺,金秋满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诗云“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正是这般美景。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


b00cbfd4bec140a4b8cc1e16041647c0.jpg


  • 秋钓边

在江南地区,寒露节气前后有“秋钓边”的习俗。天气告别炎热,阳光和煦,这段时期降温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使得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觅食,此时钓鱼更易上钩,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5e878c6d02d3c55d5b3e7b61877aed5b.jpg


  • 登高、吃花糕

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寒露节气经常在重阳节前后,宜人气候也十分适合登山。慢慢地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美好。


55c1d2596ae63183938c88d2ca9c9c09.jpg


  • 吃螃蟹

在我国很多地方,有中秋节吃蟹的传统。但实际上,中秋的螃蟹还不是最肥美的,要中秋过后十来天,螃蟹才长到最“丰满”的时候,差不多就到了寒露前后,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到农历十月以后,便是吃公蟹的最好时候了。


de0a5de149b9fbdc638fba74b4a27d0b.jpg


  • 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芝麻是寒露节气中最好的食物之一。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方地区,寒露节气前后,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便成了时令小食。


9a408847ebe23e440620e19f5a4d3ea9.jpg


寒露养生

二十四节气


《诗经》里讲:“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说的九月是农历九月,此时天气转凉,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应该及时添加衣物,谨防感冒。所以养生的重点是注意日常保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3ed0463c22fe48c9285a51f5ccc01bc8.jpg


  • 足部保暖、适时添衣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 早睡早起、适量运动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到了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说法,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秋季运动锻炼,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1ed7f8455716553fe758c58d4fef63b6.jpg


  • 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节气,此时养生应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朝盐晚蜜”可及时补充人体水分,还能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因此,寒露后要特别注意养护好自己的胃部。首先要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 扫除积郁、乐观豁达

由于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因此,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秋季养生保健不可忽略的一点。


寒露诗词

二十四节气


寒露时节,露水变冷了,烟气变凉了。天边的鸿雁,声音凄清而高远。但鸿雁只是匆匆过客,过了寒露便了无踪影。此时节古人们依然吟咏不绝,多有佳句。


de147c7370123deba20a5a73ee8adfc3.jpg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209ad7b67acc6f83d2ab1209ed88e7d4.jpg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b360b4c52eaadcdfe3e69c34599f2314.jpg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来源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