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钢城区文化馆】油画风景07

发布时间:Oct 7, 2024 | 作者:


油画风景的色彩理论
The second chapter / landscape oil painting color theory


我们这个世界生机勃勃、五彩缤纷,大自然的红花绿叶、丹霞碧空、暖阳冷月无不具备迷人的色彩,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光照的作用,没有光照的世界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约翰·伊顿说:“色彩就是生命,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像死的一般。”我们的视觉是在光线照明的条件下发生作用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是在光线照射的作用下呈现出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光线就是色彩,光即是色,色便是光。

光与色


166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用三菱镜将白色的太阳光分离成了彩虹一样的色彩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谱,这就是七色论。在牛顿七色论之后的19世纪英国的布鲁斯特又提出了三色论,就是红、黄、蓝,而后的科学家对色彩又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述,直到19世纪谢弗勃尔关于色彩调和对比的法则出现,才影响到了画家,导致了印象主义画派的崛起,色彩科学的光芒照耀着画家前行。色彩科学的理论对绘画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几个基本术语的解释,五色论、七色论、光谱、三原色、间色、复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1.五色论

“色彩”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尚书》;“ 采者、青、黄、赤、白、黑也;色者,言施之于增帛也”,色彩就是青(蓝)、黄、赤(红)、白、黑五种,这就是我国古代色彩认识的五色论。这五色也被称为“正色”,其他间色被认为是“闲色”。非常接近现在的三原色论。

2.光谱色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当380~780nm(毫微米)的波长进入人眼,便可感觉到色彩,这段波长的光就叫可见光,其他人眼看不见的有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光线等。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到白墙上的光,发现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这一发现被称作光的色散现象,这一彩虹般美丽的色带叫作光谱。人在光亮条件下能看见光谱中各种颜色,称之为光谱色。光谱色中的色彩都是渐渐变化的,人们所能分辨的并不只是那常说的七种色,而是一百多种七彩之间渐变的颜色。

3.三原色

光色三原色。光谱色中的红、绿、蓝称为色光三原色。理论上讲,这三种颜色能够混合出其他任何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混合出这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就是理想的三原色。

色料三原色。品红、黄、青这三种颜色被认为是原色,理论上红、黄、蓝中的任意两色相加,可以得出色相环中的其他颜色,叫间色;三原色不等量相加叫复色;三原色等量相加是黑色。

4.固有色

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物体本身固有的颜色,如石榴花是红的,橘子是橙色的,但科学物理说物体本无色,是光赋予了它颜色,光照射在物体上面,物体吸收了一部分波段,反射了另一部分的波段,那段 反出来的波段映入人眼,于是就有了色彩,那就是固有色。我们为了视觉和绘画的需要,也为了阐述的方便,认为那就是物质本身固有的颜色,就叫固有色。

5.光源色

光源的色相叫光源色,如一般的日光是白色的(其实带点黄);蓝天偏蓝,朝阳是橙色,日光灯偏蓝,白炽灯偏黄。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晚上在日光灯下作画时,有些黄色是显示不出来的。第二天白天你会发现有些地方莫名其妙地发黄,其实那就是你画的时候调多了的黄色在日光灯的作用下没有看出来。一般建议晚上作画在日光灯里再放一个白炽灯,这样就能达到白光的效果。

6.环境色

一个物体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环境中的物体在光照中发出的反光影响到其他物体上,这个色彩就叫作环境色。如一个白色的石膏放在一块红色的衬布上,它的暗部就将呈现红色;一个绿色的树,长在红土地上,它的暗部可能会是中性灰,因为红色加绿色会呈黑色。因此,有人说画油画其实就是画环境色。这里当然指的是写实性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