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钢城区文化馆】手机拍摄制作照片和视频09

发布时间:Nov 9, 2024 | 作者:


手机拍摄视频的基本原则


无论固定方式拍摄,还是运动方式拍摄,一般情况下都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稳 我们在前面说过,视频是动态的,拍摄时的状态不够稳定,会直接影响视频及视频呈现影像的稳定性,东摇西晃、左右摇摆,会给观赏视频的人造成不良的感受。这是初学视频拍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不仅如此,因拍摄不够稳定,还会影响人或景物的表现,内容、情感的表达,无法正确地引导,有效地感染观众。这样的视频拍摄终归是徒劳的,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因此,稳是视频拍摄一个最基本的重要原则。

为了避免晃动,我们拍摄时要站稳,或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让身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拿稳手机。假如条件允许,最好利用三脚架等辅助工具拍摄(一些拍摄技巧可见P84~89)。

平 所拍摄的视频中的地平线或水平线,一定要与被拍摄的人或景物所处的环境中的地平线或水平线一致。除特殊目的拍摄外,切忌所拍摄的视频中地平线或水平线左右高低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导致被拍摄人或景物歪歪扭扭,看上去十分不舒服。

在介绍手机拍摄照片时,我们讲到构图,如九宫格、黄金分割等。在拍摄取景时可参照手机屏幕上显示的九宫格、黄金分割线,找准所拍摄人或景物的地平线或水平线再进行拍摄,这样就可以了。

准 无论是固定方式拍摄,还是运动方式拍摄,所拍摄的人或景物对焦、取景、构图以及起幅、落幅,都要准确、到位。对焦不准,画面就会虚化、模糊。取景不准,画面就会残缺,应拍摄的人或景物没有在画面里,而不该拍摄的人或景物却在画面里,不仅留下遗憾,也让人笑话。构图不准,就会造成画面不协调、不均衡,失去美感。起幅、落幅不准,就会造成画面不完整、没有对应、不均衡,让人感觉画面展示得没头没尾或虎头蛇尾,指向不明确、没着落。特别是综合运动方式拍摄,如摇的过程中采用推或拉,在拍摄即将结束时,最后的那一幅画面准确到位。摇和推或拉的落幅时间同步是比较难的,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如果准确到位,画面清晰,构图也不错,那就是一个很漂亮的镜头,这就是准的要求。

准是视频拍摄最基本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最核心的原则。

匀 运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摇、移,还是综合运动方式拍摄,都应当保持匀速。即使运动的速度比较快,也要保持匀速。

清 所拍摄的视频要清楚,不能模糊,不能灰暗。在对焦准确的情况下,所拍摄的环境光线要充足,不能太暗。若亮度不够,应该打开手机上的灯或使用摄影灯补光,对焦也随之清晰,这样所拍摄的视频就会清楚。清楚是视频拍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实现视频拍摄目的的基本保障。

手机拍摄视频要遵循轴线规律


在一个现实的空间里,人们看到的人或景物应该是在三个维度的某个位置,在视觉中会形成上下、左右、远近等立体影像。好比一条马路,汽车以马路中心线为界在左右两侧行驶。站在马路左侧,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每一辆汽车都上下、左右、远近分布于三个维度中的某个位置;我们再站到马路的右侧,也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这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空间。

图一 

图二

但是拍摄视频就要注意了:人眼看到的现实空间,与拍摄的视频空间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甚至是颠倒的。比如,当我们在马路左侧拍摄,视频呈现的是一辆车从左边进入,向右边驶出;当我们在马路右侧拍摄,视频呈现的是这辆车从右边进入,向左边驶出。把这两段视频组接在一起,就会出现这辆车相对而行撞在一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电视专业人士所说的越轴(跳轴)造成的。这种现象会造成视觉混乱,扰乱我们的正常思维。我们看到这样的视频后,弄不清楚汽车所处空间的位置或方向,也打破了一个空间的完整性、统一性,自然是不合乎逻辑的。

轴线规律是拍摄、编辑、制作视频应学习、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学视频拍摄的人在拍摄中常会违背轴线规律,犯越轴的错误。我们介绍这一知识,目的是让大家避免在拍摄视频时犯这样的错误。在拍摄视频的时候,要有明确的非现实的空间(视频空间)概念,应遵守轴线规律,要注意拍摄角度的调整,注意不同景别的灵活运用,否则拍摄了很多视频,但在后期编辑制作时没法用,那就白忙活了。

所谓轴线,是指被拍摄者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拍摄者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或曲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80度线。它们所对应的称谓分别是方向轴线、运动轴线、关系轴线。在视频拍摄时,要遵守轴线规律,即在轴线的一侧拍摄,不论拍摄多少镜头,拍摄的位置和角度如何变化,景别运用如何复杂,视频中被拍摄者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总是一致的。越轴后,被拍摄者与前面所拍摄视频中被拍摄者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是不一致的,出现方向矛盾、位置颠倒,造成前后视频无法组接。如果硬性组接,就会让我们对所组接画面的空间关系产生视觉或思维的混乱。

方向轴线 指被拍摄者静止不动,即位置没有移动。这样轴线就要根据各被拍摄者间的连线或主体到背景平面的垂直线来定,这条轴线就叫方向轴线。以拍摄人物为例,被拍摄者的视线就是轴线,由他到对方连接起来的线也是轴线。拍摄时,对于这个人或这两个人,要按照他们之间的轴线规律,在轴线的同一侧拍摄,镜头组合起来就不会改变他们的视线。若前一个镜头在轴线的一侧拍摄,后一个镜头在轴线的另一侧拍摄,就形成了越轴,镜头组合起来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乱了。如下页图一所示,俯拍两只小熊,我们清楚地看到它们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两者的空间关系。依据两者之间的连线、视线可以确定轴线,即图中的黄线。下页图二中,我们从小熊的正面拍摄,穿小背心的小熊在画面的左侧。如果我们到两只小熊的背面拍摄,即越过轴线,那穿小背心的小熊就到了画面的右侧,如下页图三所示。这一越轴行为,就会导致我们所组接的画面引起视觉或思维的混乱。

图一 

图二 

图三

运动轴线 指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它是由被拍摄者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为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拍摄位置限于轴线的一侧,不允许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否则就会出现方向上的矛盾,造成画面空间关系的混乱。被拍摄者运动的速度越快,越轴的感觉就越明显。前面讲到的在马路两侧拍摄运动的汽车就是很典型的越轴现象。从下面的两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越轴的实际情况。假定图四是从马路左侧拍摄的画面,图五从马路右侧拍摄的画面,我们对比两图会发现,坦克、飞机在马路上所处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坦克或飞机均相向而行。这是因为我们在拍摄时越过了马路中线,马路中线就是我们所说的轴线。当我们把这两个画面组接在一起时,是不是就造成了画面空间关系混乱呢?

图四 

图五

关系轴线 指依据被拍摄者之间的位置或交流等关系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两者正对,还是背对彼此,我们根据其头部的位置确定轴线。在下页图一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三只小熊所处的位置,也就是三者的空间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确定轴线,即图中的黄线。从三只小熊正面拍摄,即轴线的一侧,如图二所示。图三、图四也都是从图二所示的一侧拍摄的。当我们把图二、图三、图四组接在一起,三只小熊的空间位置或关系都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导致我们视觉或思维的混乱。是不是穿小背心的小熊像是主持人,在采访两只没有穿小背心的小熊呢?如果从三只小熊背面拍摄,即越过图一所示黄线拍摄,那么三只小熊的空间位置或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也就导致我们视觉或思维混乱。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当然,为了更丰富地表现人或景物,在视频拍摄时常常又要以巧妙的方法打破轴线规律,以多变的视角,立体化地展现人或景物及所处的现实空间。这就需要多角度、多景别地拍摄,或在视频制作时,通过无明确方向或时空模糊,但与前后镜头有逻辑关系的其他镜头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既避免越轴现象,又能够让镜头(画面)语言多样、丰富。

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比较实用的方法,避免在拍摄或编辑制作时发生越轴的错误。

视频拍摄:在一个镜头拍摄中,利用摄像机的移动越过原来的轴线,比如摇拍等;随着被拍摄者运动路线的改变引起的轴线变化,形成越轴过渡,比如跟拍等。下页图一为从马路左侧摇拍过程中的第一幅画面,随着摇拍第一辆坦克越过马路中线,如下页图二所示,第二辆坦克也紧跟着越过了马路中线,如下页图三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页图一、图二、图三均是摇拍过程中的连续画面,下页图四是从马路右侧拍摄的画面。把摇拍的画面,与下页图四的画面组接在一起,我们发现视觉或思维没有混乱。这就是利用摇拍合理越轴的方法。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视频制作:在越轴的两个镜头之间插入一个被拍摄者的特写,或与被拍摄者有关系的全景、远景等镜头,进行过渡或转换。图五是从马路左侧拍摄的画面,一辆坦克将要越过马路中线。图六拍摄的画面是一辆坦克的全景,展示的坦克空间位置是模糊的。图七是从马路右侧拍摄的,飞机、坦克排列在一起。这三幅画面组接在一起,越轴变得比较自然,坦克、飞机的空间位置、运动方向虽发生变化,但视觉、思维并不混乱。

这里所讲的这些方法,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怎么合理越轴,这样大家在拍摄、编辑、制作视频时能够灵活应对一些复杂问题。

图五 

图六 

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