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钢城文博】追忆钢城红色记忆,走进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

发布时间:Jun 9, 2022 | 作者:


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

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首百年前,一代青年用热血、用生命、用一次又一次奋不顾身的冲锋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历史。今天,文旅君继续带你走进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重温解放战争时期的那些年。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位于济南市钢城区辛庄街道石湾子村。于1977年确定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2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山东省党史研究室确定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北屋↑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南屋↑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西屋↑

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内部照片↑

该址为四合院1917年修建,总占地面积270平方米。1947年2月20日至23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莱芜战役,取得了歼灭国民党军5.6万人的重大胜利,是杰出的歼灭战和运动战的光辉范例,系世界军事史上百战经典之一。

下面,文旅君带大家跟随视频,一起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

莱芜战役情况简介:


1947年1月中旬鲁南战役结束后,山东、华中两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主力集结于山东省临沂地区,2个纵队位于苏中、苏北坚持敌后斗争。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华东野战军经过宿北、鲁南战役,伤亡惨重,续战能力不强,遂制定“鲁南会战”计划:在陇海(今兰州―连云港)、胶济(青岛―济南)、津浦(天津―浦口)3条铁路线上和鲁西南地区,集中31万人的兵力,企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全部占领华东解放区。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亲自到徐州部署,并派参谋总长陈诚坐镇指挥。

1月31日欧震集团开始北进,采取“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作战方针,逐步推进。

2月2日李仙洲集团分两路南下,先头部队于4日占领莱芜。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华东战场的实际情况,于1月31日指示华东野战军诱敌深入。


2月4日又指出:“敌愈深进愈好,我愈打得迟愈好;只要你们不求急效,并准备于必要时放弃临沂,则此次我必能胜利。”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战场实际,拟订了3个作战方案。

华东野战军指挥部一面将方案上报中央军委,一面令第2纵队于2月6~7日进攻白塔埠,一举歼灭郝鹏举部2个师,俘郝鹏举。但欧震集团不但没有东援,反而靠得更紧。

此时,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华东野战军的“欧震集团北进缓慢,无战机可寻,则留1个纵队在南线迷惑敌人,主力北进寻机歼灭李仙洲集团”方案,并指示:对外装作打南线模样,待国民党军第12军占领莱芜,第73、第46军占领新泰、博山一线后,秘密移动全军,首先歼灭第46、第73、第12军,尔后攻占胶济铁路全线。据此,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根据李仙洲集团孤军深入,第46军已占新泰,第73军已占颜庄,第12军已占莱芜和口镇等情况,决定立即转兵北上。


遂以第2、第3纵队在临沂以南,采取宽正面部署,佯装主力,摆出要与欧震集团决战的姿态,迷惑敌人;以第1、第4、第6、第7、第8纵队于2月10日夜分三路秘密北移,并令原驻胶东、渤海地区的第9、第10纵队南下博山、明水地区参战;同时,布置地方武装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桥,造成主力将西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的假象,以迷惑国民党军。

2月15日,南线国民党军占领临沂。蒋介石、陈诚听信其部属谎报“在临沂外围歼灭解放军16个旅”,并据空军侦察到人民解放军正在运河上架桥等情况,判断华东野战军放弃临沂是“伤亡惨重,不堪再战”,严令李仙洲集团加速南进,尽快实施南北夹击计划。华东野战军在北移途中,冒严寒,踏山路,夜行晓宿,边走边动员、边准备,于19日到达莱芜周围地区,并形成对莱芜城的合围态势。

2月20日,第8、第9纵队主力在莱芜城东北和庄地区设伏,突然向由博山南下莱芜归建的第73军第77师发起进攻,战至21日拂晓将其全歼。其余各纵队于20日晚全线发起进攻,至22日上午将李仙洲集团指挥所、第73军主力及第46军包围于莱芜城内。在济南的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为确保胶济铁路,令李仙洲向口镇方向突围。华东野战军采取“围三阙一、网开一面”的战法,在莱芜城以北,利用山区有利地形布设袋形伏击阵地,准备歼国民党军于突围途中。同时,将新从南线调来的第2纵队部署在蒙阴寨西北地区,防止李集团向西南逃窜;以第10、第9纵队分别位于锦阳关、博山以北地区,担负阻击由明水、张店方向可能来援之国民党军。

23日晨,李仙洲指挥第73、第46军突围,由于道路狭窄,人员、马匹、车辆争相夺路,秩序混乱。此时,早已同中国共产党有联系的国民党军第46军军长韩练成,经与陈毅派来的敌军工作干部研究,决定放弃指挥,秘密脱离部队,更增加了李仙洲集团的混乱。10时,李仙洲集团先头部队进至芹村、高家洼一线,遭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顽强阻击。12时许,李仙洲集团后尾刚脱离莱芜,第4、第7纵队各一部立即占领莱芜城,抢占阵地切断其退路。与此同时,第1、第7纵队主力由西向东,第4、第8纵队主力由东向西,展开猛烈攻击,大胆穿插,分割围歼,激战至17时,将李仙洲集团大部歼灭,俘李仙洲。第73军军长韩浚率1000余人逃至口镇,会同新编第36师残部向博山方向溃逃,途中被第9纵队全歼于青石关、和庄地区。战役期间,胶东、渤海、鲁南军区部队积极开展攻势,牵制胶济铁路沿线和鲁南的国民党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皖北、豫东陇海铁路沿线及鲁西南地区作战,牵制当面国民党军,有力地策应了莱芜战役的进行。


此役,华东野战军伤亡8800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前进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连同南线及胶济路东段的作战,共歼国民党军7万余人。解放博山、淄川等13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南会战”计划,取得了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

岁月峥嵘,历史常青。

红旗冉冉,英魂烈烈。

岁月本无声,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声;历史本无载,是中共革命先烈的鲜血在留存。

回首党的百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渐崛起的过程,更是中华民族迈着步伐,走向世界之巅的绝世之姿。

日迈月征,岁月不息,让我们铭记过往,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