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41
发布时间:Jun 11, 2024 | 作者:
董其昌代赵而起,徐文长行侠字林
明代万历年间,松江出了一个书画巨子董其昌。他代赵而起,几夺子昂之席,书坛从中期以吴门为首转而崇尚松江。在以后百年间,晚明书坛一片亮点,出现了唐宋所没有的末年的繁荣景象。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敏”。
董其昌天分极高,勤奋又过人。少年时爱好书画,临摹名作常废寝忘食。据他自己回忆,学书法经历三个阶段:17岁开始以颜真卿《多宝塔碑》为范本,又改学虞世南;以后以三年时间学习魏晋的楷法,临摹钟繇《宣示表》《力命表》以及羲之《黄庭经》等,掌握了古法;再以后,游嘉兴,在大收藏家项子京府中见到历代真迹,又在金陵见到王羲之《官奴帖》,顿有所悟,专攻王羲之,渐有小得。他花了27年临摹晋唐法帖,终于从宋人尚意书作中悟到“变”的可贵,参透了“貌在能合、神在能离”的入帖与出帖的关系。中年以后,自成名家。
董其昌书作流传很广,重要的有《行草书卷》《李白月下独酌诗》《董源〈潇湘图卷〉跋》《项元汴墓志铭》《赤壁赋》《琵琶行》《试墨帖》《尺牍》以及散见在历代书画上的题跋等。十年浩劫前,董其昌墨迹在江南民间时有出现,但膺品也很多。书作下笔闲适自然,轻松随便。效法杨凝式,字距行距拉开空间,以大块的白映衬了点画的黑,宽阔疏朗。清康熙皇帝十分欣赏这种淡雅平和的风韵,给予极形象的评价:“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跋董其昌墨迹后》)中和、疏朗、秀美、轻盈的董字使主流书派充满了新鲜的活力。但由于腕力较弱,常用侧锋,必要提按往往随便带过,这是董字的不足之处。
明董其昌方圆庵记局部
明董其昌琵琶行局部
董其昌在书法理论上颇有建树,他的《画禅室随笔》由杨无补辑。卷一中有“论用笔”、“评书法”、“跋自书”、“评古帖卷”四部分,见解独到,开拓了书法理论的新思路。他在临习各家书体后的题跋上记录了学书的体会,并由此总结了历代书法的特征。他以一字蔽之,提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的著名论断,极其精辟,为后人的研究指点迷津。崇尚古法的他,敢与赵孟頫比高低,敢大言高呼“直欲脱去右军习气!”说得何等大气又潇洒,但真的追求起来又是何等的艰难。“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这种“离”与“合”互动的辩证关系有点石成金的艺术超越之功。学习二王、超越羲献的探索,于他,尽管还未找到真正的出路,但已是时代最大最新的觉醒;深入传统,忘怀传统式的超越,又成为封建桎梏下反复古主义与复古主义对抗中的一帖调和剂。心中求变,笔下复古是晚明书坛有识人士不可避免的通病。
董其昌书法又是雅俗共赏的一个典型。他名闻国内外,连书信小札在社会上也成为热门的商品。求购书画的摩肩接踵,来不及应酬,他介绍买家到指定的代笔人那里去,或让姬妾代为书绘;僮仆有的拿了赝品来求题署,他也欣然应允。伪作的泛滥是对艺术的亵渎,也是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到了清代,由于康熙皇帝的偏爱和推崇,董字滥觞为清代的“馆阁体”,极大地影响了清代的书风。
当时和董其昌齐名的有山东临邑邢侗、河北顺天米万钟、福建晋江张瑞图,时人有“邢、张、米、董”之称,又有“南董北邢”的盛誉。其他三人的成就都及不上董其昌,张瑞图又是主流书派的叛逆。
明邢侗临王羲之书局部
明张瑞图草书千字文局部
邢侗,字子愿,出入二王,旁涉钟、虞、褚、旭、素、米诸家。蝇头小楷遒媚生动,擘窠大字雄奇强劲。
米万钟,字仲诏,号友石。泼墨山水画家,以署书见长,行草得米芾笔法,也有章草的意趣。
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万历三十五年(1607)榜眼,曾依附魏忠贤,为其生祠书碑文,为时人不齿。他的书法在取法孙过庭《书谱》、苏轼《醉翁亭记》基础上,另辟蹊径。笔力爽拔,结构重横势,强调左右揖让、粗细相映,排叠横画,显出强烈的节奏。
随着市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明中期以来的思想解放在晚明出现了高潮,这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诗人、戏剧家、画家、书家徐渭充当了时代的旗手,向主流书派展开了挑战。明代公安派诗人袁宏道满怀热情地歌颂他为“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
明徐渭青天歌局部
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从小聪慧,20岁中秀才后科场频频失意,从此步入坷坎潦倒的人生。他做过胡宗宪的幕僚,参加了抗击倭寇的战事,因被牵连进主帅的案子,一度精神失常。杀妻后自杀未遂,在监狱内苦挨了六年。他教书、作幕、卖诗文、鬻字画,一生潦倒,贫病老死。在绍兴徐文长故居青藤书屋内,尚能见到他自撰的一副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正是徐渭人生最好的注脚:物质生活艰难,精神备受折磨,艺术生涯却光彩夺目。
徐渭是个奇才兼全才,诗书文章、丹青戏剧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曾客观地评价过自己的艺术,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可见他对书法的重视与自负。他从米芾入手,又摆脱了一切传统的束缚,无法无祖,任性宣泄,行草书奔放跌宕,起伏有致,不拘一格,以神韵取胜。行草长卷《青天歌》1966年出土于江苏甪直曹澄墓,写得苍劲多姿,大小缩展,一任心意。尤其在章法上,常以独字成行,多为句尾,也有句首或句中,纵横变化,不见端倪,波澜起伏,一气呵成。全篇笔致灵动又狂傲,抒写了追求自然、舒展才华的抱负。
有人说徐渭的字是疯子的字,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总有那么一股不为常人理解的疯劲与痴情,甚至进而产生人格的障碍。徐渭坎坷潦倒的遭遇,使他参悟了人世百味,以桀骜不驯、愤世嫉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高书不入俗人眼”,他仍是勇往直前,坚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