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3
发布时间:Apr 3, 2024 | 作者:
第三章 煌煌金文河汉璀璨
商司母戊方鼎及鼎壁内铭文
商小臣犀尊铭文局部
西周利簋铭文局部
青铜器是商周日常生活使用的主要器皿,青铜的主要成分为红铜、锡、铝。古代称铜为金,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作“金文”。钟为古代打击乐器;鼎为食器,用于煮牲祭天祀祖。钟与鼎是青铜器中重要礼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吉金文”“钟鼎款识”(阴文叫款,阳文称识)。
偃师二里头出土的夏代青铜器制作粗糙、单薄,没有铭文。商代中期胎体虽仍薄,但有了简单的纹饰,出现了短铭文,大多是氏族的姓字,如“祖甲”“父乙”等。商代后期至西周前期,胎体厚重,花纹繁复粗美,并有了长铭文。西周中期以后,铸器日趋简便,花纹刻镂浮浅,铭文变长,内容也渐趋丰富。春秋时代青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分制法与镶嵌法的出现使青铜器有复杂的结构、精美的错金文字与繁复艳美的花纹装饰。战国晚期崇尚素面的器物,铭文趋于衰落。秦汉时代金文常出现在诏板、量器与杂器上。汉以后,石刻文字则占了主要地位。
金文用毛笔书写,采用天然的曲线,遒劲浑厚,再经过泥范浇铸,原字的笔形、笔意可以立体化地体现出来。金文线条丰腴厚实,粗细均匀,有些点画或笔形肥大或略带波磔。如西周时期的《大盂鼎》《毛公鼎》中“正”①、“王”②、“有”③、“民”④等字,行笔的提按十分明显。
金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构形法由描绘客观事物的实像向抽象的表意转化,字形由纵势日趋方正、大小悬殊变为均匀,章法从犬牙交错向整齐过渡,加工法则由铸字变为刻字。
《司母戊方鼎》《司母辛鼎》是商代中期的代表作品,前者遒美,后者雄健。司母戊方鼎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腹内壁铸铭“司母戊”三个大字,为商王祭祀母戊而制。文中“母”字由两条屈曲长线与一条短线组成,两条长线一个盘曲一个流畅,如一个头簪发髻、两臂交叉柔顺前伸、跽坐略向前倾的妇女。线条遒劲浑厚,但不乏圆润秀丽,形象生动,活脱脱一个柔美女性的写照。这是早期金文以简洁明快的线条概括事物特征的典型一例。
《小臣犀尊》为殷墟晚期典型的金文,记帝辛商纣王征伐夷方巡省夔
时,以贝赐小臣
。字数多至27个,商代罕见。行列清楚,透露了行间开始留白的意图。字形大小不一,尤其是三个“王”字壮大又用重笔,“小臣”两字形小且用轻笔。这种刻意的安排,仿佛使人看到小臣匍匐在墀下向高踞宝座的大王叩首谢恩时的卑微与惶恐,感染力极强。
《利簋》为武王伐纣立政后第八天制作,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代表作。铭文排列较整齐,图案化倾向减弱,但字形仍残留甲骨文痕迹,字的大小参差变化很大,书写不拘形式。
西周毛公鼎后半部铭文
著名的《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的杰作,历来被视为金文中的瑰宝。铭文共32行,长至494字,记天下动乱,周宣王命毛公厝辅弼政事。铭文行气流畅自然,汪洋磅礴。结体尚存象形成分,表意已加强。字形虽仍有大小肥瘦之别,但已不十分悬殊,个别也有特殊的,如“画”⑤之长、“外”⑥之扁、“入”⑦特瘦、“艰”⑧特肥。点画少的又往往将两字合而为一,如“一人”⑨、“四匹”⑩等。点画见粗细、肥笔与墨团,但末笔波磔已消失,收笔由早期的抽锋变为注锋。点画雍容温尔,沉稳而舒展,是纯正的宗周风格。
西周末年到春秋战国,由于政局动乱,各个地区文字异形、异声。荆楚一带的金文则显得意博豪迈,神采飞扬,这是与宗周风格同时代的另一种流派。西周晚期王畿之内散人和人的停战协定《散氏盘》上的铭文为代表作。点画粗犷豪放、凝重含蓄,结字奇谲,气韵流动,后人称它为金文中的草书。对称式结构中对称点画的长短不一,斜度、曲张度相异,举手投足间有强烈的动感,如“东”⑪、“豆”⑫等字奇趣妙成。部件的安排则强化了避让,如“沽”⑬字的左伸右缩、“唯”⑭字的右展左让、“宫”⑮字的虚内实外。至于“邑”⑯、“散”⑰等字的结构上下左右的颠倒错位更有意料之外的惊喜。结体无论如何变化,整个字浑圆的外形、重心下落的态势却保持不变,静态平衡的美感已被实际书写的动态打破,产生了富于冲击力的新一轮平衡,鲜活灵动。而章法的朴茂以及字里行间欹侧的映衬,又显得空灵飞动。
西周散氏盘铭文局部
散氏盘被称为金文中的草书,结字奇谲,气韵流动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地区差异,时代变化,青铜器铭文在点画粗细、字形长短宽狭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风格,但大体上还是呈现了有周一代的特点:凝重中带活泼,自由中现浑厚。异形文字不断冲击象形字的结构,构形由象形转为表意,字形大小渐趋划一,排列渐趋整齐。因为由铸字变为刻字,笔画化浑厚为纤丽,装饰性文字大量出现,如蝌蚪文(腹肥尾尖似蝌蚪)、鸟书(起笔处有鸟头图案)、悬针书(收笔尾端有较长垂笔如针尖)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至秦汉,金文已不占主导地位。笔道由圆转变为方折,字形长、扁、方不一,显示了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特点。
回忆与思考
-金文又称钟鼎文,为什么?夏商周三代的金文各有何特点?
-试比较《毛公鼎》与《散氏盘》的异同。
- 上一篇: 【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4
- 下一篇: 【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