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27
发布时间:May 12, 2024 | 作者:
诗仙纵笔惊龙蛇
书学,在唐代,是教育的一门课程,也是应试的一项内容。文人与书法情重缘深,善书者很多。帝王重视、提倡书法,太宗皇帝的《晋祠铭》《温泉铭》遒劲妍逸,有虬龙腾跃之势;高宗《纪功颂》《李勣碑》步趋二王,骏利遒美;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气度轩昂,强似须眉;睿宗《景龙观钟铭》以草渗楷,丰腴古拙;玄宗《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丰妍适匀,为唐隶的典型。文人中,尤其是诗人,同时又是书法家的历历可数。陆柬之《文赋》、贺知章《孝经》、李白《上阳台诗》、白居易《尺牍》、杜牧《张好好诗》等刻石或墨迹,均不失法度,极具个性。此外,钟绍京《灵飞经》圆润劲精,徐浩《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等,如怒猊扶石,渴骥奔泉。韩择木隶书追蔡邕遗法,《叶慧明碑》《告华岳文》清劲可爱。即使在边疆地区也有许多无名氏的佳作。经生国铨的《善见律卷》结构点画匀整秀劲,用笔灵活熟练,通篇一气贯成。维吾尔族民间诗人坎尔曼的《诗鉴》古拙坚挺。唐代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楷书艺术取得高度发展,并已普及化,由此可见一斑。
唐贺知章孝经局部
唐钟绍京灵飞经局部
唐杜牧张好好诗局部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与贺知章、张旭等人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狂饮豪吟,长安人戏谑地称他们为“饮中八仙”。他与张旭互为师友,在饮酒吟诗作书中得到张旭传授的笔法。玄宗把李白召入宫中,命赋行乐诗。内监在李白面前铺下画有朱红细线格界的白绫,李白立即挥毫写了十首,辞藻清丽,笔势遒利,得到玄宗和杨贵妃不少的赏赐。有一次,他踏着月光,乘兴散步到西郊的酒家,对影邀月,不觉酩酊,人物两忘,醉中写下书作一幅,看过的人都说飘逸潇洒极了,哪里是凡人的笔墨,真是醉仙人的手迹呀。
《上阳台诗》是行草书,白麻纸本,五行共25字:“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行草书有赴速应急的功能,实用性强,也容易学,但不容易写好。《宣和书谱》说:“行者之在字学,非富规矩,有来历,不能作此。”关键在于遵循用笔法,结构草率能识得来龙去脉,而不是率性乱涂抹。譬如千里之马,屈伏马槽,谁也不知它是宝马。等到它昂首阔步,雷奔电驰,良种马的品性才能得到最大发挥。李白正是千里马,他对字学法度渊源有博大精深的研究,在舞文弄墨中练就了一手豪气雄迈的字。《上阳台诗》纵横捭阖,率性自然,流畅多变,活脱脱展现了一个放浪形骸、襟怀宽广的诗人的风度。李白无意成书家,落墨却成佳作。
唐李白上阳台诗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张好好诗》是他的名篇之一,他以凄婉动人的笔调叙写了乐妓张好好的悲惨遭遇,折射了诗人对人生与时代的感慨。行草《张好好诗》是他留下的惟一传世墨迹。用笔苍劲飞动,转折处以篆法为主,浑然天成,间有折法,提按明显,有强劲的内蕴力;气势连绵,笔墨酣畅,董其昌赞它“深得六朝人风韵”。
- 上一篇: 【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28
- 下一篇: 【钢城区文化馆】中国书法26